“能多救一个,就必须多救一个”

2023-08-07 17:04:08 来源:北京晚报

拼命奋战在救援一线的消防员,你是谁?在此次北京防汛救灾中,我们看到的消防员是一抹橙色,是一堵人墙,或是一支长长的突击队伍。风雨兼程中,我们甚至很难看清他们每个人的脸庞。今天,记者的镜头对准了其中的几名消防员,他们是指挥员,是战斗员,或是通信员,同时也是父亲,是丈夫,或是母亲最心疼的儿子。

岳馨


【资料图】

“面对灾难时只有一个想法:救人”

作为北京消防的“尖刀”力量,特勤支队在强降雨一开始的7月30日便直奔房山,41岁的特勤支队副支队长岳馨是行动分队的指挥员,话语间透着特勤消防员的自信与坚定。“特勤队员平时专心训练,如同一把把不起眼的干柴,一旦有重大警情,我们就会迸发巨大能量,使命必达。”

岳馨有着21年的消防员从业经历,是见惯大灾大难场面的“老消防员”。然而,在7月31日灾情出现时,严重程度仍让他震惊不已。“震惊之余,脑子里全是怎么救人,危险点是什么?被困者状态怎么样?哪种救援方式最快?”岳馨说,这就是一名消防员的天性,面对灾难时只有一个想法:救人。

然而,在救人后的某个瞬间,冷静理智的岳馨脑海中还是会闪过一丝感性的想法。在房山区漫水河水文站附近的一个院子里,16名村民被困,包括一名87岁老人和两名3岁的孩子,岳馨带着队员把他们从洪水中救出。“看着他们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,我想,如果哪天我的家人遇到了危险,希望也能有人像我们一样挺身而出。”

“再苦再累再难,我能多救一个就必须多救一个,每每看向受灾老百姓的眼睛,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助、感激,还有对我们消防员的关怀,那是一种无声的巨大感染力,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。”岳馨说。

此后,岳馨又接到总队命令,带领分队队员奔赴门头沟区。在打通安家庄站Z180次列车的救援通道时,岳馨和他的队员们涉险徒步了30多公里。作为行动分队的指挥员,岳馨是他们的指挥棒,也是主心骨,“任何一次救援行动,我都要求自己做到规范科学,哪怕是一个小动作,为的就是让我的队员能够信任我,我也把自己的信心传递给他们,大家齐心,才能让救援高效。”

姚运春

“绝对不让群众在消防员的担架上受一点伤”

“我知道,自己不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了。”姚运春自我揶揄后话锋一转,“但咱的身体素质还不错,这些天我带着队员翻山越岭,他们对我的评价是,‘姚哥,您真厉害!’”

不过,姚运春现在肩膀还有点肿。今年40岁的他,任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战训处处长,肩膀的肿痛是被背包勒出来的。8月1日晚,增援门头沟区的姚运春带领32名队员组成突击队,直奔王平镇。“根据逃出村庄的村民说,村里缺少食物和饮水,我们就把自己的背包塞满了矿泉水、面包和火腿肠,一点缝隙都不剩。”

雨夜疾行,姚运春和每名队员背着几十斤重的背包。“我们都特别珍惜背包里的物资,省吃俭用,一瓶水几名队员分着喝,大家都想尽可能多地把吃的喝的留给群众。”3个多小时后,姚运春和队员们到达王平镇西落坡村,成为第一支进驻该镇的救援队伍。姚运春说:“作为突击队,我们的任务是打通救援通道,把村镇的灾情传出去,把伤员运送下山,再把物资带进来。”

8月4日,在受灾严重的南岗村,随着情况摸排的深入,需要转运的群众数也在不断上升,参与转运的担架数从5副增加到7副,后来又增加到10副。“最累的就是用担架转移老人和病人。”姚运春坦言道,“因为我们不希望在转运途中磕碰到群众,所以我要求一副担架必须由8个人抬,绝对不让群众在消防员的担架上受一点伤!”

姚运春说,一次转运短则一小时,长则数小时,在不到一米宽的山路中,步履维艰、汗如雨下,“几天下来,一直没换的衣服硬成了一块板子。”

奋战4个昼夜,姚运春带领队员搜救了王平镇16个村庄,转移疏散群众246人,其中66人是用担架从山上抬下来的。 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技能培训促就业 工会“娘家人”帮家政服务学员找工作

下一篇:最后一页